公益藝人孫越於日期(2018/5/2)因為敗血性休克合併呼吸衰竭辭世,享壽88歲,台大醫院表示,孫越年紀大,抵抗力差,反覆感染,到後來連抗生素也無法控制,終於導致敗血性休克。
孫越曾是菸齡30多年的老菸槍,後來發現抽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之後,轉為推廣煙害防制工作,並鼓勵挽袖捐血救人、捐出器官、倡導安寧照顧。
綜合整理關於網路新聞孫越的健康狀態:孫越在2007年被診斷出肺腺癌後,就飽受慢性肺阻塞肺病(COPD)困擾,此外,還有很多其他的病症,膽部發炎結石、肺部感染、胰臟發炎、腎臟發炎、氣喘、高燒不退、消化道急性出血等等。最後感染的情況嚴重,用第三代的抗生素來治療,都無法控制下來,最後敗血症合併休克。
從營養免疫學的角度來看,有幾個方面:
- 細菌感染,人人有機會,今天如果不是因為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時時刻刻在保護我們,空氣中的一粒灰塵,裡面包含的細菌,就足以致命。
- 人的免疫系統,在25~30歲的時候,達到巔峰,隨後就開始衰退。一直衰退到有一天,免疫系統無法再維持足夠的抵抗能力的時候,無法遏制癌細胞的發展,就是癌症;無法毀滅入侵的細菌或病毒的時候,最後就可能敗血導致器官衰竭。
- 孫越以88歲的年紀,其免疫系統就算正常老化,也差不多到了跟敵人「死亡交叉」的階段。一個人只要活的夠久,最後都會得到癌症,就是這個意思。
- 得到癌症,不等於會死於癌症,只要癌腫瘤生長的地方,不會影響器官的正常功能,人是可以跟癌症和平共存的。但,癌症所代表的「抵抗力太弱」的事實,代表,就算可以跟癌症和平共存,不一定可以跟細菌、病毒和平共存。
- 人是一個整體,身體的每一個器官、組織之間,都是環環相扣、互相支援、互相影響的。例如,因為抵抗力衰弱,造成細菌感染、發炎,借助於抗生素、消炎藥的治療,最後也可能破壞消化系統,或傷害肝臟、腎臟。所以除了肺癌之外,還有腎臟、胰臟的問題。
- 人是一個整體,但藥物治療,是把人的身體,當成各種不同的器官來對待的,「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」,發炎就用消炎藥,細菌感染就用抗生素,發現腫瘤就化療,發現結石就開刀取出結石.... 等等,但,每一種藥物在使用的同時,都會對身體的其他地方造成破壞,每一次開刀所造成的傷口,都有待免疫系統去修補,修補的過程中,還必須隨時跟入侵的細菌病毒作戰。
- 沒有哪一種藥,是可以幫助修復受損或老化的器官,或是修復開刀造成的傷口,因為那是免疫系統的工作。醫生可以開刀取出結石、取出腫瘤,縫合傷口,然後再傷口表面塗藥殺菌,但,器官的傷口跟表皮的傷口,最後都必須也只能靠自己的免疫系統的修復。
- 免疫系統只能夠靠營養去滋養,不能用藥物去刺激,藥物刺激到最後,不但細胞容易病變成愛細胞,免疫系統更可能因此錯亂,變成自體免疫攻擊。
- 年紀上看90歲的老人,由於免疫系統正常老化,無論在抵抗、清除或修補上面,工作能力都比不是40、50歲的人,因此,過度的侵入式醫療,不見得對病人是最好的選擇。用營養去滋養,儘量讓器官維持自己的運作,直到器官自己無法再自行運作,也許是比較妥善的方式。
- 無論是什麼年紀,隨時保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,才是維持健康的根本道理。免疫系統需要經營,它需要你每天提供正確、均衡、足夠的營養,這些營養是來自天然、完整的植物性食物,而不是肉類或人造的維他命,它還需要你每天有充足的睡眠,跟適度的運動,以及正面、樂觀的穩定情緒,這樣免疫系統才能夠正常工作。
孫越說,總是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經營。這樣的人生態度,豁達、正面、而且積極,與營養免疫的人生觀點不謀而合。只要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,其實,要生病,也不是那麼容易。趁年輕、還健康的時候,就好好保養,把時間花在實現人生目標、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上面,就像孫越一樣,人生就功德圓滿,且無所遺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