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購物車目前沒有任何產品

從營養免疫的角度看電腦斷層掃描與磁共振造影

圖文作者: Mike Lin (林宜正)
發表日期: 2018/04/26 05:22     最近編輯: 2018/04/26 18:45     閱覽次數: 4406


圖1. 電腦斷層掃描(CT)與磁共振造影(MRI),是高科技的影像醫學儀器,可以幫助醫生在進行手術之前,了解病人身體內部的狀況之後,再決定治療方式。但使用電腦斷層掃描與磁共振造影,也各有其風險,可能在還沒有能夠改善病情之前,先得到其所帶來的傷害,或給身體帶來更多的負擔。※示意圖片取材自網路
圖1. 電腦斷層掃描(CT)與磁共振造影(MRI),是高科技的影像醫學儀器,可以幫助醫生在進行手術之前,了解病人身體內部的狀況之後,再決定治療方式。但使用電腦斷層掃描與磁共振造影,也各有其風險,可能在還沒有能夠改善病情之前,先得到其所帶來的傷害,或給身體帶來更多的負擔。※示意圖片取材自網路

隨著攝影技術的越來越發達,現在除了人手一支手機,可以隨時攝影並立刻與人分享之外,醫生也越來越依賴影像醫學來取的病人身體內部的狀態,以查找並判斷確切的病因。

常見的醫學成像方式有兩種,電腦斷層掃描(CT)與磁共振造影(MRI)。對於一般人而言,根本聽不懂,什麼情況下應該使用那種方式取得身體內部的影像,只有專業醫生知道。但,綜合整理各家醫學機構所提供的資訊,可以把CT與MRI的優缺點分別做一個簡單的整理。

表格1. 電腦斷層(CT)掃描與磁共振造影(MRI)之基本介紹與其優缺點。
電腦斷層(CT)掃描 磁共振造影(MRI)
英文名稱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
原理 通過單一軸面的X光旋轉照射人體,由於不同的組織對X光的吸收能力(或稱阻射率)不同,可以用電腦的三維技術重建出斷層面影像。經由窗寬、窗位處理,可以得到相應組織的斷層影像。將斷層影像層層堆疊,即可形成立體影像。 又稱為「核磁共振」(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),這裡的「核」指的是氫原子核,因為人體大約70%是由水組成的,所以MRI依賴的是水中氫質子核。

利用磁場和電磁波控制氫質子,通過檢測氫質子吸收和釋放的電磁波能量,經過轉換後能形成人體結構的切面圖像。磁共振檢查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不同部位組織含水量的差異。
優點 成像速度快,掃描一次,3~5分鐘之內即可得到數千張影像。 可以針對軟組織得到較清晰的影像。
缺點 軟組織的對比度較差。例如心臟、腦部、腦幹、神經、血管等組織,成像結果較差。 患者檢查時要盡量減少動作,遇到兒童就可能要全身麻醉才能做好,否則出來的影像就會失焦,就要重做。成像速度慢,最少要30分鐘以上,才能得到清晰的圖像做為疾病判讀依據。
應用 緊急情況下,對於病人身體器官的初步了解。例如急診或意外受傷後,必須快速確診來判定是否有內器官出血。

特別是對於在生命維持情況下會跳動的器官,例如肝、腎、心、肺、四肢及頭部傷害等,可在短時間取得大量影像,構成3D效果,重建生命維持狀態下,器官的運動狀況,然後藉此判讀正常與不正常組織的差異,來確定器官狀況。
由於圖像非常清晰,又沒有輻射暴露的危險,因此適合生殖系統、乳房、胸腔、腹腔、骨盆、心臟疾病、腦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偵測與診斷。
注意 X光成像,X光本身具有輻射,會破壞DNA造成細胞突變成癌細胞,可能在10~20年後誘發癌症。有時需要依賴靜脈注射的對比劑來顯影,顯影劑可阻斷X光的穿透,讓成像出現明顯對比以利判讀。顯影劑本身對人體有害。儘管危險雖低,卻無法完全避免。

有些報告指出,一次斷層掃描所接受的X光輻射,是傳統X光儀器的150~1000倍至多,大約是環境中天然加人工光源照射一年的輻射量。
檢查過程中噪音很大、時間長,檢查過程中音量高達80~120分貝,檢查一般要15~30分鐘左右,配合不好檢查時間還會更長。

由於在核磁共振機器及核磁共振檢查室內存在非常強大的磁場,大到可能連輪椅都可能被吸過去。體內有鐵磁性金屬植入物的,例如心臟起搏器、胰島素泵、電子耳蝸等,嚴禁做核磁共振檢查,否則可能會造成體內的這些儀器失靈或造成移位。身上帶的手機、磁卡、手錶、硬幣、鑰匙、打火機、金屬紐扣及其他金屬飾品或金屬物品,也必須小心事先移除。

那麼,從營養免疫的角度來看電腦斷層(CT)掃描或磁共振造影(MRI),又是什麼情況呢?我們不是醫學專家,但一般人不需要太高深的醫學知識,都可以從這些基本的資訊,可以得到一些簡單的結論:

(1) 影像醫學,是治療疾病的一個過程,也就是說,在醫生還沒能夠「對症下藥」或「開刀手術」之前,提供給醫生一個相對比較科學的依據,來作為下一步應該如何「治療」的依據。

(2) 無論所得到的影像,傳遞什麼樣的訊息,「檢查」這件事本身,對於病人的病況,都不會有任何改變。但,電腦斷層掃描使用的X光與顯影劑,卻肯定會增加病人得到癌症的機率。

(3) 過去在還沒有醫學影像技術的時候,醫生往往必須先開刀,才能知道身體內部的狀況;現在有了影像技術,可以幫助醫生先做判斷,也許有些情況可以不用開刀,但有些情況,最後仍是開刀才能治療。

營養免疫學的概念,講免疫系統的三大工作「抵抗、清除、修補」,大部份的疾病,無外乎是這三項的其中一項或兩項做不好,或者是三項統統都做不好。

那麼,去做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檢查,做完了檢查之後,通常接下來就是開刀。X光輻射、顯影劑、麻醉劑,對身體而言,就是增加「清除」的負擔;如果X光輻射破壞DNA,顯影劑損害了腎臟,那麼就是增加了「修補」的負擔;如果DNA被破壞後細胞突變成癌細胞,那麼就是增加了「抵抗」的負擔;核磁共振雖然沒有輻射的問題,但強大的磁場跟高分貝的噪音,可能造成聽力受損,那麼就是增加了「修補」的負擔;電磁能量在身體裡面轉化成熱能,也可能對組織造成損壞,那麼就是又增加了「修補」的負擔。

什麼都還沒做,光是檢查而已,就已經造成這麼多的負擔,接下來的開刀,帶來傷口,是增加「修補」的負擔;傷口可能造成細菌病毒感染,是增加「抵抗」的負擔;開刀使用痲醉劑,是增加「清除」的負擔.....

既然大部份的疾病,都是這三項的其中一項或兩項做不好,或者是三項統統都做不好,那麼不論是做檢查或檢查之後的手術,都再再增加免疫系統的負擔,以常理來判斷,本來就已經做不好的工作,現在只會做得更加不好

如果手術之後,病人能夠恢復健康,那表示,他的免疫系統的「抵抗、清除、修補」的工作,都有使命必達完成任務,否則他應該早就在治療的過程中,細菌病毒感染引發器官衰竭而死了。但,再反過來講,如果這個病人的免疫系統經常都能夠使命必達,那他當初為什麼還會生病呢?應該不會啊!既然不會生病,又何須做這些檢查、手術呢?

觀念: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軍隊,它天生就是來保護我們身體健康的。如果免疫系統平常都無法完成抵抗、清除與修補的工作,遇到緊急的情況,要大量使用藥物、檢查、手術等,面對額外的工作負擔,它更不可能會做好。

這些都只是從邏輯上去理解,不需要高深的醫學知識。

營養免疫學研究的是免疫系統跟營養之間的關聯性,能夠影響免疫系統的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幾個:(1) 每天飲食中攝取正確、均衡、足夠的營養,這些營養是指來自植物的植物營養素、抗氧化劑與多醣體 (2) 充足的睡眠 (3) 適度的運動 (4) 良好的情緒。其中,營養最為關鍵。因為,病人躺在病床上,是無法從事運動的;痲醉昏迷的病人,都一樣在睡覺也沒有所謂情緒可言。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恢復健康,有些人卻一去不回,飲食中所提供的營養,在這當中,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。

營養,是日常生活三餐的最終目的,是平常就要做到的,生病期間更要做到,術後療養期間,也更是不能中斷。這樣的邏輯推論,為什麼如果選擇使用產品,要使用一輩子的原因,就很容易理解了。







*請記住,每個人的健康是不同的,對於任何食物的好處,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反應可能不一樣。此網站所提供的資訊不應被用來作為或替代醫療診斷,僅分享以提供有關可能有助健康的好處,且不附帶任何保證。充足的資訊能幫助您做出最好的選擇。請朋友們多方考證,再根據自己的判斷加以取捨。請搜尋參考更多關於<熙熙健康生活>

丞燕產品服務站
丞燕產品服務站 (貨到付款 一律免運費)









圖/文 版權所有 © 2023 Mike Lin (林宜正)

聲明: 使用本網站的同時,表示您已同意本網站所揭露之各項服務條款與政策,如果有任何疑問,請<與我聯絡>

Local time: Saturday, September 30, 2023, 12:21 am       Your IP Address is: 44.200.101.84